人民日报20230218导读:打开历史画卷 展示文化遗韵

  巍巍太行,南北纵贯;浩浩漳水,东西长 流。驱车行驶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途经漳河大 桥时极目远眺,我们可以看到广袤平坦的平原 上耸立的一处夯土高台,这便是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邺城遗址的三台胜境。 提起邺城和三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历 史典故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的豪迈诗篇便会回荡在心间。邺城先 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故 都,历时近 400 年。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西南的邺城遗址,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和邺南 城组成,至东魏北齐时期形成了阔达约 100 平 方公里的外郭城区。自 2005 年开始,邺城遗址 连续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大遗址 保护规划,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遗址之一。 2023 年 ,邺 城 国 家 考 古 遗 址 公 园 正 式 挂 牌。从孜孜不倦面朝黄土的考古,到面向大众 传播文明的考古遗址公园,新的篇章开启了。 上承秦汉 下启隋唐 邺城曾作为古代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中心,在文化碰撞与民族融合中孕育了隋 唐盛世的基因。

  曹魏时期建安文学和都城规 划、十六国时期建筑技术、东魏北齐时期的佛 教艺术等,无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邺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其独特的历史价 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引起学界和社会的 持续关注。有关邺城的考古调查工作始于上 世纪 30 年代,当时的北平研究院史学会考古组 派人前往踏查。1957 年,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 对邺城遗址进行了短期地面调查,初步勾勒出 邺城遗址的分布范围和大致轮廓,并采集了部 分汉魏至北朝时期遗物。 邺城遗址考古工作的全面开展始于 1983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 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负责。在首 任队长徐光冀的带领下,结合邺城地区的地质 特点和古代遗址保存不佳等现状,确定了“全 面勘探和重点发掘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邺城 考古队得以在较短时间内逐步确认了城墙、城 门、马面、道路、水系、宫殿基址等主要遗迹,建 立起对邺城遗址平面布局的基本认识。基于 考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邺城遗址于 1988 年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邺城遗址最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都城 规划。从三国曹魏经十六国至北朝晚期的东 魏、北齐,邺城都城制度上承秦汉、下启隋 唐,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史学家 陈寅恪、考古学家宿白对此均有高度评价。伴 随邺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考古学家杨泓 综合都城、建筑、墓葬、造像诸方面遗迹和遗 物,提出“邺城规制”的概念。起自三国时期曹 魏邺北城,经北魏洛阳到东魏—北齐邺南城, 终于隋唐长安城所形成的“单一宫城居北、中 轴对称分布”的都城格局,被学者们肯定为中 古都城的典范。 东魏北齐时期的佛教艺术在邺城遗址也 有保存较完好的遗存。2012 年 1 月,位于漳河 河滩内的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重见天日。 考古人员发掘出土各类造像,时代以东魏北齐 为主,有题记的造像约 300 余件。大多数造像 表面残存贴金和彩绘痕迹,具有穿透时光的艺 术美感。

  人民日报20230218导读:打开历史画卷 展示文化遗韵

  勾勒城址 再现风范 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主要建设了 3 个片区:三台遗址展示区、东魏北齐邺城宫城 展示区、朱明门及南郭宗教与礼制建筑区。这 些片区与邺城考古 40 年来秉承“大邺城遗址考 古”理念所取得的成绩密不可分。近 20 年来, 围绕外郭城、宫城布局以及手工业生产等课题 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也在沉浸式展示中得到充 分体现。 比如铜雀三台,通过区域性的详细勘探, 以及邺北城西、北、南三面城墙的发掘,不仅确 认了铜雀台和金凤台的平面范围和规模,也刷 新了人们对邺北城的认知,为进一步探寻邺北 城平面布局和保存情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魏北齐宫城平面呈纵长方形,宫城四面 有宫墙,宫城内外勘探发现建筑基址。

  2015 年 以来,发现和确认了东魏北齐时期大型夯土建 筑基址、夯土墙以及汉晋时期墓葬和窑址等遗 存,特别是轴线建筑的发现、多重宫墙的确认, 为研究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布局、营建等提供了 重要基础资料。 邺南城正南门朱明门不仅是中国古代都 城中内城使用双阙式城门的实例,也是邺南 城中轴线的重要节点。以朱明门为中心,向 南至外郭城正南门,向北直抵宫城正南门,然 后穿过前朝礼仪中心太极殿、昭阳殿,终于位 于后寝的核心殿址。这条超长的轴线是左右 严格对称的城市轴线,为唐宋以后历代都城 所承袭。 内城之外,南郭区以赵彭城北朝佛寺和核 桃园北齐大庄严寺为代表的大型皇家寺院的 发现,实证了以明堂为中心的重要礼制和宗教 建筑核心分布区。东郭区曹村窑址和北吴庄 佛教造像埋藏坑以及西郭区北朝建筑遗迹和 大量战汉、隋唐墓葬的发现,不仅为确认东魏 北齐邺城外郭城区的范围找到了有力的考古 学证据,也为研究当时的手工业生产和佛教艺 术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上述考古工作是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着力呈现的内容。结合考古成果,一方面以城 墙、道路等线性遗迹的地表标识展示,勾勒出 城址的基本格局与尺度;另一方面重点建设的 3 个片区,通过模拟复原、植被标识等方式再现 历史上的邺都风范。 博古通今 透物见人 40 年的不间断考古,邺城遗址出土了大量 精美文物和重要学术标本,它们见证了邺城从 史前至秦汉、从三国至北朝波澜壮阔的历史, 也揭示了邺城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多方面 的生动图景。如今这些典型标本被收藏、陈列 于邺城博物馆和邺城考古博物馆内。 邺城博物馆建成开放于 2012 年,坐落于遗 址外围、邺北城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南距邺 北城北城墙约 400 米。博物馆建设秉承遗址保 护与展示、考古机构与研究整理设施、展览资 料馆三位一体原则,采用声、光、电多种技术结 合方式,重点展示了邺城遗址作为都城的几个 主要时期与都城建设、墓葬制度、手工业生产 和宗教艺术相关的物质文化面貌。

  人民日报20230218导读:打开历史画卷 展示文化遗韵

  邺城考古博物馆是落实“让文物活起来” 的践行之作。最具典型性的“龙树背龛式”造 像是邺城地区北齐时期出现的新样式,在上承 东魏武定年间白石造像的技术传统和构图特 征 的 基 础 上 ,接 受 新一轮传入的笈多 造像样式,进而创造 出 一 种 全 新 的 模 式 。 这些造像以多种方式在 考古博物馆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这两个博物馆和邺城已有的建安文学馆、 中国古代城市考古研究基地等机构,互为补 充,成为展示邺城辉煌历史、进行文化传承的 生动载体。 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之际,邺 城考古也迎来了第四十个年头。正是不间断 的考古使“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可能。2000 年 以 前 ,邺 城 遗 址 的 发 掘 面 积 不 超 过 1 万 平 方 米;而截至目前,发掘面积已经超过 3.65 万平 方米。赵彭城北朝佛寺、核桃园北齐佛寺和东 魏北齐宫城区等处的持续工作,充实完善了对 邺城遗址的认知,为遗址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扎 实的学术支撑。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区别于一般公园的最 大特点是具有教育、游憩等功能,这建立在对 考 古 遗 址 的 充 分 阐 释 和 不 断 深 入 研 究 的 基 础上。我们将积极推动考古成果、学术成果的 转化,助力遗址公园建设,实现文化传承,更好 服务公众。

  如需订阅人民日报请点击:人民日报


本文地址:http://www.hqpp.net/chanye/3818.html

相关推荐

品牌策划

BRAND

热文榜

TOP